采购
产品
供应
企业
政策引领,开启 “智改数转” 新征程
今年年初,四川高瞻远瞩,提出全面实施制造业 “智改数转” 行动,为制造业的转型升级绘制了清晰的蓝图。按照规划,到 2027 年,制造业关键工序数控化率将超过 64%,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将突破 90%,规上工业企业 “智改数转” 实现全覆盖。这一行动犹如一声号角,激发了四川制造业企业的转型热情。
行动实施后,成效显著。短短不到半年时间,四川 “智改数转” 在建项目已接近 1500 个,总投资超过 4600 亿元。与此同时,一季度四川技术改造投资同比增长 9.8%,比 1—2 月提升近 12 个百分点,这些数据充分彰显了四川制造业 “智改数转” 的强劲发展势头。
降本增效,传统产业焕发新活力
四川制造业的 “智改数转”,为传统产业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以白酒行业为例,泸州老窖智能包装中心的启用堪称行业典范。该中心通过整合 6 大信息系统、5 条灌装生产线,在保留配料、润粮、拌料、上甑、摘酒、发酵等传统酿制环节的基础上,应用 AI、数字孪生、云计算、工业物联网等一系列智能制造技术,实现了能耗降低 10%,出酒率提高 10%,平均生产速度达到 15000 瓶 / 小时,生产效率提高 2 倍以上。在泸州老窖这一龙头酒企的引领下,泸州投资 1800 余万元建成全国首个白酒全产业链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为全市 130 多家酒类产业链企业和 40 多家有关单位提供数据支持,进一步推动了白酒企业的数字化转型。
在家具制造领域,四川亚度家居有限公司早在 2019 年就完成了数字化升级,并于 2020 年建成中国首个 “5G+” 柔性智能制造工厂。全面 “拥抱” 数字化后,公司每年节约综合成本 1500 多万元,生产效率提升 2.5 倍,产品生产周期由原来的 30 天缩短到 3 天。
化工企业洪雅青衣江元明粉有限公司也积极投身 “智改数转”。公司先后投入 3.23 亿元,完成两条生产线的煤改电升级改造,建成全球最大、国内行业最先进的煤改电自动化生产线。虽然短期内投入增加,但从长期来看,企业实现了生产成本降低、产品优良率提高、生产效率提升,还做到了烟气零排放和低碳绿色生产,产品在国际市场上更具竞争力。
在 “智改数转” 的推动下,四川传统产业一季度表现亮眼。六大优势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 7.4%,绿色低碳优势产业同比增长 9.6%,其中七成为传统产业,充分展现了传统产业在智能化转型后的强大活力。
智能赋能,新兴产业迎来新机遇
制造业的 “智改数转”,不仅让传统产业重焕生机,也为新兴产业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以四川建雅摩托车制造有限公司为例,随着国产电动 “三蹦子” 在海外市场的火爆,公司订单量大幅增长。此前,公司采用传统手工焊接技术,自 2022 年起,陆续多批量大批次采购高性能焊接机器人,建成业内最先进的自动化生产线。机器人的应用不仅节约了成本、提高了生产效率,还提升了产品品质。
建雅使用的焊接机器人产自成都卡诺普机器人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在助力传统制造业 “数智化” 转型的过程中,卡诺普专注焊接细分领域,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成长为该领域的 “隐形冠军”。
目前,四川已聚集人工智能企业 1100 余家,在芯片、整机、软件、算力、人才等方面具备体系化的比较优势。今年一季度,全省人工智能产业增速超过 20%。四川将人工智能列为 1 号创新工程,加大支持力度。在制造业 “智改数转” 过程中,已培育产线柔性配置、智能在线检测等 38 个国家级智能制造优秀场景,10 个场景入选国家 “智赋百景” 人工智能典型应用场景。未来,四川将继续强化技术底座,推动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在制造业各环节的深度融合应用。
抱团发展,产业集群迈向新高度
在四川制造业的 “智改数转” 浪潮中,产业集群的抱团发展模式成效显著。攀钢集团江油长城特殊钢有限公司作为江油特冶新材料产业集群的链主企业,其能源集控中心 “上新” 智能化操作系统,实现对能源供应的远程监测和操控,原本需要 45 人值守的大厅如今空无一人。
在链主企业的带动下,集群内的中小企业也积极跟进。四川华岭光子科技有限公司的数字化工厂项目入选 “绵阳市企业数字化改造典型案例”。走进华岭光子的生产车间,智能制造生产线高效运转,特种机器人动作灵活,偌大的车间几乎看不到工人,技术人员通过轻点鼠标就能下达生产指令。数字化工厂的建设使企业主要产品月产能提升约 30%、设备综合效率提升约 10%、生产管理协同效率提升约 10%,部分工位的人力节省达到 70% 以上。
江油市把工业互联网作为关键抓手,深入开展 “天府科技云” 行动计划,搭建信息化平台,全力提升企业信息化水平。2023 年,江油特冶新材料产业集群实现产值 268.15 亿元,同比增长 16.6%,充分体现了产业集群抱团 “智改数转” 的强大优势。
展望未来,四川制造业在 “智改数转” 的道路上步伐坚定。今年,四川将打造一批省级以上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升级标杆项目,推动 40% 以上规上工业企业开展诊断评估,重点打造 60 个省级以上 “智改数转” 标杆项目,新增上云企业 3 万家以上,智能算力规模提升 50% 以上,培育 5 个省级重点工业互联网平台,新增标识解析注册量 80 亿条。四川制造业正向着 “智造” 的方向大步迈进,在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征程中,必将书写更加辉煌的篇章,为我国制造业的高质量发展贡献四川力量。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本站联系删除。